BabyHome首頁| BabyHome特賣 | 新知大耳朵 | 水果動物原 | 家族聚樂部 | 親子討論區 | 愛+部落格
維、微の愛的存摺 會員登入
 
位置--> 筆記本心靈雞湯篇

 自己罵自己.用愛把恨擠出去2011-12-28 Page:1/1

壞脾氣是天生的嗎?
心能轉境,沒有改不了的惡習。
曾經傷害自己的人,有能力原諒嗎?
內心源源不斷湧現的愛,能將仇恨擠出去!

一、變成自己罵自己

在針鋒相對的場合之中,為了奪得先機,人們往往搶著講話,誰也不肯少說
一句因而愈演愈烈,導致殺傷力十足,最後沒有一個是贏家。像佛陀這麼有
智慧的人,如何處理語言暴力呢?

在一次旅途中,佛陀碰到一個非常不友善的人。剛開始幾天,那個人只是在
背後講佛陀的壞話,料想不到心中的瞋火愈燒愈旺,竟然囂張地大聲謾罵開
來。然而,佛陀始終保持沉默,不予回應。身邊的弟子想制止他,卻都被佛
陀攔阻下來。如是連續好幾天,那人用盡各種方法誣蔑佛陀。

眼看佛陀無論怎麼被罵都如如不動,那個人變本加厲地跳到佛陀面前狂吼叫
囂。佛陀依然不出聲、不講話。有句諺語說:「一個巴掌拍不響。」等那個
人孤掌難鳴,自討沒趣而離開之後,佛陀的弟子忍不住追問:「為什麼不阻止他?」

佛陀這才開口說話:「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,但你拒絕接受,那麼這份禮物
是屬於誰的呢?」弟子答:「只好將禮物帶回去,自己享用!」佛陀笑著說
:「沒錯!若我不接受對方的謾罵,那他就得收回去,變成自己罵自己!」

佛陀進一步解釋說:「報應如響,就像空谷回音一般,對方造口業侮辱人,
終將承受惡報。所以不要被『罵』這個境界所轉,以免捲入無意義的口水戰中。」

在生活中,相信有人曾被侮辱、毀謗過,甚至於更惡毒地中傷過。若我們太
在意他人的講法,就會失去自主權,任由他人操弄而痛苦萬端,無異於拿別
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!

但願大家涵養寬闊的心靈,就像佛陀一般,別人怎麼說、怎麼罵都影響不了我們。

唐朝禪師寒山與拾得時相往來,有一次寒山問:「世人謗我、欺我、辱我、
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,如何處治乎?」拾得的回答,巧妙之處與上述
「一個巴掌拍不響」的道理一樣:「只是忍他、讓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
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待幾年,你且看他!」

所謂「不要理他」,不是跟對方說:「我才懶得理你!」這樣太不友善,事
情會變得更嚴重,要點是對方既然看到你就生氣,那就順著他,不要讓他看
到。再者,「過幾年,你且看他!」並非心存報復,等著看對方惡有惡報的
不幸下場,而是等他不生氣了,再找機會與他溝通。

宋朝詩人陸游聽到鄰居為小事而纏鬥不休時,無限感慨地吟詩一首:「秋毫
不能忍,平地尋干戈;唾面聽自乾,彼忿自消磨。」「唾面自乾」比喻逆來
順受,寬容忍讓,典故來自於唐朝名臣婁師德(西元六三○─六九九年)。

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,走馬上任前,婁師德問弟弟說:「我少有
才德,卻位居宰相,你今又任要職,我們兄弟倆承蒙朝廷太多的恩賜,日後
難免會遭人嫉妒。你該如何保全先人的名聲?」

弟弟雙膝落地,信誓旦旦地回話:「從今以後,縱然有人將唾液吐到我臉
上,我都不會說什麼,會默默地將唾沫擦乾就是了,不讓兄長替我擔憂。」
婁師德期期以為不可:「這正是我憂慮的。別人生氣吐你口水,你卻馬上擦
掉,表示非常厭惡對方。別擦,讓它自己乾,好不好?」弟弟應允接受!

武則天當政時,婁氏家族之所以能保住身家性命,全賴能與他人怒火共舞的
忍耐修為。

妙治天生壞脾氣
日本盤珪禪師(一六二二──一六九三)體悟人人都有禪心佛性,它不生不
滅,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,稱為「不生禪」。禪師說法淺顯易懂,常在結束
之前,讓信徒發問並當場解說,令人獲益良多,因此不遠千里、慕道而來的
信徒很多。

有一天,一位信徒請示禪師說:「我天生暴躁,不知要如何改正?」禪師故
意問:「是怎麼一個『天生』法?你把它拿出來給我看,我幫你改掉。」信
徒有點為難:「師父對不起,現在沒有,不過一碰到狀況,那『天生』的暴
躁脾氣,就會跑出來!」

禪師開示:「如果現在沒有,只是在接觸到某種事件之下才會出現,那麼就
是你和別人爭執時|因境而生,自己造就出來的,現在你卻把它說成是天
生,將過錯推給父母,是不是太不孝?但心能轉境,你明白了嗎?」信徒終
於會意過來,再也不輕易發脾氣了。

《大乘起信論》:「心生則種種法生,心滅則種種法滅。」一切萬法唯心所
造,因緣和合則生起、因緣消散則滅無,放下執著、心變柔軟,便沒有改不
了的惡習!

二、用愛把恨擠出去

有位李太太到精神科就診,原來她正面臨著家庭暴力。先生喜歡喝酒,一喝
醉就動手打她。先生因為酗酒的關係,工作都無法維持長久,讓她不得不上
班賺錢,貼補家用。但儘管如此,當她下班回到家裡,所有大大小小的家
事,都需要她來處理。她身心俱疲,整天生活於恐懼當中,還很擔心家庭暴
力,會影響小孩子的人格發展。

「妳的公婆怎麼說?」醫師進一步詢問。「公公不管事,婆婆完全站在先生
那邊!」當暴力出現時,婆婆往往反過來指責她,明明她是受害者,卻變成
問題的核心,必須承擔「不要讓先生生氣」的責任。還有娘家的爸爸,一再
要求她要做個好太太、好媳婦,凡事都要寬容。李太太幾乎要崩潰了,因為
她根本沒辦法原諒傷害她的人。

醫師瞭解李太太的壓力源之後,一連提出三個問題:

「妳有什麼生活嗜好或娛樂消遣嗎?」
「倘若妳被趕出家門,妳能自己活下去嗎?」李太太都搖搖頭。
「妳仔細想一想,哪些人關心妳?」李太太想了好久,最後不得不承認,她
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先生和婆婆身上,對於其他人反倒是漠不關心。

醫師於是開出處方:「對於傷害妳的人,妳無須去追問:他們為什麼要這樣
做?他們到底好不好?這些真相與評價,留給上天去做判斷。妳要做的,只
是減低他們在妳心中的比重。其次,用心去感受哪些人關心妳,在心中提升
他們的地位。妳應該多為自己、也多為愛你的人想。」

幾個月過後,李太太整個人容光煥發,娓娓道來點點滴滴的改變:「我按照
醫師的處方去做,才赫然發現,我身旁有許多默默在關心我的人,娘家媽
媽、幾位好同事、教會的姊妹,甚至我的小姑們也是。以前真的都只專注在
先生身上,偏偏他傷害我最大!」

「現在,我乾脆就不去理他,只要他一喝醉,我就躲開。他沒有機會打我,
就經常跑去和婆婆大小聲,婆婆氣壞了開始罵他。我現在除了必要的工作,
其他事情都不管了。我把自己的時間放在教會,還報名參加社區大學。最令
人高興的是,我的小孩也彷彿感染了我的好心情,恢復原來活潑可愛的模樣!」

「保持一段距離,靜下心來之後,發現『凡可惡之人,必有可憐之處』,先
生由於缺乏自信,又不懂得怎麼表達自己,才會藉酒消愁,我很倒楣,就成
為他的受氣包。他的傷口太深了,我已經在思考該怎麼幫他?」

故事中的李太太,不再讓先生找機會繼續傷害她,反而用心去感受愛她、支
持她的力量;進一步善待自己,放下能放下的,並且撥出時間出去上課、充
實心靈,無形中她內在的力量茁壯了,就有足夠的愛,逐漸將仇恨驅離,原
諒曾經傷害她的人。


 
Copyright©BabyHome | 關於BabyHome | 隱私權政策